第九百零五章 大败之后-《贞观大闲人》
第(3/3)页
李世民凄然一笑:“下一批粮草还在营州,距此需十日,我军却只剩五日余粮,难道果真是大势已去,天不佑朕,这次东征注定跟隋炀帝一般大败而返么?千百年后,后人如何评价朕的这次东征?”
帐内英国公李绩忍不住道:“陛下,臣以为眼下要务,首先是保证三军将士不能断粮,二十万大军若是断粮,后果非常严重,至于东征,这次不行咱们便下次再来,高句丽迟早会纳入我大唐版图,陛下不必忧怀,早收晚收,它终归是咱们的囊中之物……”
一向没个正经的程咬金此时也神情凝重地道:“李老匹夫所言有理,臣觉得咱们必须马上撤兵,否则若军中断粮很可能引起将士哗变,那时可就麻烦大了,若现在撤兵往西,再下令营州粮队日夜兼程往东赶路,两军相对而汇,五日差不多能碰头,军中的粮草便接济上了,到了那时若陛下雄心未灭,咱们再打回来便是……”
程咬金说完,帐内诸将纷纷赞同附和。
李世民默默苦笑。
说什么接济了粮草再打回来,程咬金这话只当是安慰自己罢了,数十万大军进退,进则还罢了,若是退了军,哪里那么容易再打回来?今日退兵,根本就是东征之战的结束了。
兵者,死生之大事,所谓“死生”,不仅仅是两军交战的伤亡,更重要是粮草的接济,从古至今,无论将士对主帅如何归心,没了粮草都不行,很快就会大营哗变造反,没有哪位主帅的人格魅力大到让将士们宁愿饿着肚子跟敌人厮杀,爱国之心是建立在填饱肚子的基础之上的。
帐内君臣皆是一生戎马之人,对李绩和程咬金说的话自然都认同,连李世民都不得不承认,自己无论对东征之战如何看重,没了粮草便断了一切希望,再拖下去,将士们若哗变了,损失的可就不仅仅是东征这场战役的失败,很有可能祸延整个李唐江山。
人性是复杂的,断了粮草的人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是人,而是转瞬变成了一匹狼,谁都敢咬,谁的反都敢造,而且战斗力异常惊人,吃着朝廷的粮草,那是为朝廷而战,若是没了粮草,则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,两者的动力完全不一样。
良久,李世民长长叹气:“便依两位将军所言,今日便拔营西进,尽快与营州粮草取得联系,催他们日夜兼程……”
权衡利弊之后,李世民终于艰难地做出了这个决定。
此刻李世民的脸色已经很不正常了,脸颊青灰里带了几许潮红,仿佛弥留一般,奋力地燃烧自己仅剩的生机。
“还有,我王师入高句丽以来攻下的城池全数放弃,并且马上搜寻附近城池以及民居的粮草,总之,一切能吃的东西全部带走,至于靺鞨六部……”
李世民顿了顿,咬着牙道:“靺鞨六部叛我大唐,此仇朕必报还!留待日后,朕当亲领大军,横扫扶余以北,教他千里无人烟,赤地无牲畜!”
李世民说完,帐内诸将纷纷松了口气。
诸将皆是领兵多年的老将军,他们生平打过无数的胜仗,唯独东征高句丽一战打得束手束脚,一身本事发挥不得,说到底还是李世民个人的原因。
这位天可汗陛下近年来被四面八方的赞颂声冲昏了脑袋,愈发觉得自己战无不胜,果真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,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,渐渐地养成了骄纵自恃的坏毛病,从东征开始,李世民便一直在犯错误,李素等臣子无论进谏多少次,李世民都毫不在乎,导致这一战失败的原因很多,但最重要的原因无疑出在李世民自己身上。
“……三军将士每日所配粮草减半,徐徐后退,沿途所经城池全部屠戮,全力搜集粮草,辽河边上,前隋东征阵亡将士的头颅骨骸京观记得收拢起来,带回长安好生安葬……”李世民的神情明显已不对劲了,可他仍强抑着情绪缓缓安排撤退事宜。
诸将纷纷领命。
刚刚交代完毕,帐外忽然传来一道慌张的声音。
“斥候禀奏,高句丽泉盖苏文集结平壤大军十五万,朝我大行城方向出发,三日后即将到达。”
李世民一怔,接着大怒,猛地站了起来。
“好个贼子,尔竟欺我大唐无人耶!”
“来人,整顿三军,给朕将他,将他……”
话没说完,李世民面色青紫,忽然仰天喷了一口浊血,在帐内诸将惊骇的目光注视下,笔直地倒下。
第(3/3)页